时代日新月异,我们可以用创意将声音带上万里高空,声音也可以将我们带上创意的万里高空。作为一名创意人,都擅于捕捉生活中的声音、画面。这次,试着与艺术家一起变身听觉动物,去聊聊有声有色的好创意。

这一期,巨量引擎推出的创意播客节目《意思波儿》,由创意工作者、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研究员谭睿主持,邀请了策展人、声音研究者、诗人、导演欧宁,和剪映专业版产品经理、视频自媒体创作者张子贺,一起去聊聊声音之外的声音,媒介之外的媒介,从而探索创意之外的创意。

1、什么是创意和商业化创作?

创意最先在广告行业被认知,且至今为止,艺术行业很少会用把自己的作品与创意二字相结合,而作为一个单纯的创作者,创作的过程或许没有像艺术创作那么深邃,但同样也是从自己出发,去对自己做出总结,做出一些具有价值的作品。与之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创作会更偏重自我的表达,同时表达的对象也并不会是一般的普罗大众,因此常常会导致艺术作品难与大众形成有效沟通。因而这就意味着,创作者似乎更注重大众的关注度和作品的影响范围,而艺术家未必。

在艺术家眼中,作品若是能够被出圈被看到,则可能更需要普通人去提供主动性,来和艺术接触,从而与艺术作品形成灵魂上的深交。对于艺术家欧宁来说,他认为如果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出发,就需要去瓦解那些被迫加持在成为艺术家身份路上的很多东西。

因此从艺术的视角出发,欧宁说道:“我觉得艺术家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温度计,把他的作品当成一种媒介来表达这个时代的一种走向。而这种东西它不是去揣摩去迎合,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和捕捉这个时代的精神。”艺术作品不用去迎合所有大众,更重要的是去挖掘社会、观察生活、捕捉时代精神本身上。

对此,剪映专业版产品经理张子贺也说道:“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很多时候所谓创意其实就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艺术家是很讨厌‘点子’的。”艺术本身更具独立性,有自身创作方式,而从技术角度来看,从广告行业出发,创意具有目的性。

同时关于商业化创作,艺术家欧宁也表示到:“艺术家跟品牌的这种关系,他的创作自由和营销要求之间怎么平衡,这个完全取决于不同的艺术家跟品牌之间的协商。 ”品牌与艺术创作之间需要超高的契合度,品牌认可艺术家作品本山,给予其创作空间,艺术创作最大程度在表达的基础上赋予品牌价值,这或许是商业化创作最优质的合作方式。

2、工具或者媒介的变化对创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改变了一个时代,而身处在时代漩涡中的个体,必然深受影响。可以看到,已迈入中年的父母也能在网络上简单发布一条自拍、唱歌跳舞等短视频,不会剪辑的各行各业也能随手制作出精美动感的生活视频。

在不知不觉之间,媒介工具的产生更加助力了这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艺术家欧宁对此说道:“不仅是对艺术创作,对所有事情,工具是对人的一个解放。比如说在DV这个工具出现的时候,它一下子就瓦解了那种传统电影制作被一些专业人士把持的一种局面。包括今天的抖音,包括今天互联网工具的这种丰富,都是不断地去专业化、不断地去中心化,不断地解放普通人的潜能。”在艺术家欧宁一直主张的“人人都是艺术家”观点上,这种工具介质更能激发素人的创作能力,是一种让创作更自由更开放的形式状态。

而关于因媒介工具影响而出现的视频创作里的模版和套路,剪映专业版产品经理张子贺说道:“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发展历程上很难避免的情况。我们做模板的初衷确实是想让每一个零基础他也可以创作出一个能让他自豪的作品来。然后当这类的创作者经历了一些前期的摸索,然后成长了之后,他们会对于视频有更高的标准,然后他可能从一个使用这个模板的创作者变成了一个模板生产的创作者。”

3、声音在创作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除了文字上的创作,作为听觉动物的人们,声音又是怎样的存在?人们可能在创作的时候会追求极致的安静体验,因为有时嘈杂的声音会影响创作,只有在安静的氛围环境之下,才能让人产生更深度地思考。而当声音成为创作中的一部分时,它又代表什么?

声音作为具有很强识别性存在的介质,会让人拥有强烈的临场感,身临其境往往也都是通过声音去实现的。说到底,声音其实是非常容易触及灵魂和心灵的一个桥梁,它在情绪上也更能引发变化和激荡。对于声音的创作,艺术家欧宁说:“我认为我们在疫情之后,社会出现了一个‘地方转向’,就是没办法进行国际流动,所以我们要回到地方来挖掘我们每个地方的文化遗产,来制造一个更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所以在特定的时候,把声音这个议题跟地方这个议题关联在一起,这是一个从我自身的观察和对时代的感受得出的一个结论。”

因此在艺术家欧宁看来,声音策展就是一种对艺术生态的改变,通常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展览是一个视觉性的东西,但当声音策展则相反,它更突出听觉,更需要耳朵来感受而不是眼睛,也更需要人专注的进入到作品当中。

4、创作状态是提前预设还是随着思绪漫游??

往往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会让创作提前预设,比如脚本制作、小说撰写,视频内容拍摄等等,人们通常会提前预设好自己想要创作的东西。但艺术领域的创作却与之大相径庭,可以说,艺术创作没有预设,有的只是在创作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从而进行创作。

对此,艺术家欧宁说道:“我没有预设,我把自己视为一个探测仪一样的,就是我在观察周围的社会,从我个人的角度找出当下最有必要的一个议题,然后通过写作或者是策展或者是做项目的方式去探讨它,再邀请更多的智慧力量,最后给出一个工作结果,所以很多时候我特别迷恋那种未知的东西,有预设的东西是没有意思的。”

但很多创作者也会产生纠结,对于他们来说,创作状态中的灵感又该如何获取,相比于广告创意的灵感迸发,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又是怎样出来的?欧宁对于获得灵感的方式表示:“多观察,把自己作为一个试验,把自己当成一个样本,其实可以推演出对现在所处的社会和环境的一种感受。当你变成一个行动、工作或者变成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就总是去找一种新的方法,做一些跟以前不一样的。你看多了、见多了,你就会很快找到跟那些东西区别的一种新的形式。”

其实在现如今的大创作环境之下,艺术与商业之间的界限或许已经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分明,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状态。但归根结底,商业化创作、艺术创作都是创作,不论社会大环境如何改变,媒介工具如何增多,需要思考是你的创作本身是否是一件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事。

当作为一个时代的创作者,更需要的是用自己的热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过程其实就是一件美好的存在。声音创作、视频创作、图文创作等等,作为内容时代下的产物,每一种创作都是能作为激发创作者新思考的力量,相信今后也会有更多的创作者勇于用作品表达自己,同样也是在赋予时代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