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生物&化学制药产业大会在苏州开幕。本次大会由药融圈、上海凌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联合主办。
开幕式现场
大会为期两天,共设置“生物制品、细胞&基因治疗展区”“小分子药物展区”“原料药/中间体展区”“辅料/包材/设备/仪器/耗材/第三方服务展区”4个展区,将举办“细胞和基因疗法”“抗体药专场”“核酸药物与疫苗”等12场分论坛。百余位行业专家和业界精英将到场,共同探讨生物、化学制药领域的前沿话题和发展趋势。
国家卫健委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冯振卿
“当前,生物医药技术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未来,全球生物药研发速度将继续加快,细分品种将迎来迅猛发展,国内外药企并购或收购的趋势将继续保持。”国家卫健委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冯振卿说,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平台,推动政、产、学、研、融等各方深入交流,为参展参会的企业和产业服务机构带来灵感与启发。
上海凌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唐志
主办方之一、上海凌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唐志说,举办本次大会,目的是秉承互利合作、鼓励创新共享的态度,吸引行业内的研发精英,共同打造一个CDMO新高地。
开幕式剪彩仪式
“之所以在苏州举办大会,是因为这里良好的产业生态。”主办方之一、药融圈创始人王波说。作为目前生物医药领域最热门的城市之一,苏州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内,从零打造出一个两千亿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特点,构筑了“园中园”、孵化器、研究院、产业联盟等完整生态,在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疫苗等前沿技术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极大促进了产业创新和发展。
嘉宾巡馆
近年来,苏州将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精心打造,围绕顶层设计、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产业发展呈现势头强劲、量质齐升的鲜明特征。
在产业体量上,苏州已集聚生物医药产业近3000家,去年销售收入超2100亿元,近三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并获批了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入选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创新能力上,去年,苏州获批8个一类新药批件,占全省53%,全国14.5%;获批84个三类医疗器械,占全省47%,全国8.2%。目前,苏州生物药总产能近15万升,占全国的40%以上。
在发展环境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内外资双轮驱动,外资制造、内资创新的鲜明特征,集聚了卫材、惠氏、礼来、飞利浦、强生等知名外资医药和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培育了信达生物、盛迪亚、康宁杰瑞、亚盛医药、基石药业等一批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型企业。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孙洪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孙洪介绍,苏州将从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几个方面持续发力,用十年时间再造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药谷”。
开幕式现场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高原”上的“高峰”,苏州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成果迸发的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创新型企业数量、国家级重大人才数量、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五项指标连续三年占全国20%以上,累计培育境内外生物医药上市企业21家。去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介绍,当前,苏州工业园区正以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为契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核心区,力争到2022年,生物医药企业总数、产值总规模、上市企业总数、上市销售新药总数、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总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总数实现“六个倍增”。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振千
本次大会吸引近千家企业参会、近300家企业参展。“原料药是制药工业的先锋部队,随着国家‘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等政策出台,其质量和成本控制成为关键,为制剂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成为国内外客户值得信赖的原料药合作伙伴’,是我们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振千说,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原料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