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问题了就开始吐槽「饭圈化」,说好的「体娱融合」、「体娱跨界」和「体娱出圈」呢?

文/ Kelly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观看奥运会期间在电视机前捏紧了拳头,觉醒了「抗日精神」?

于此同时,在海的另一边,日本网民也没闲着,因为奥运会的几场比赛,演变成了两边网友的隔空对喷。

图源:2ch中文网

抛开一切背景,在奥运会关注度空前高涨却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体育饭圈化。

其实距离体育第一次被打上「饭圈化」的标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乒乓球、游泳、女排等项目都成为了「粉丝」的聚集地。这里姑且将那些人的支持者称为「粉丝」,他们不同于常人理解中的「球迷」、也不是「体育爱好者」,而是「粉丝」。

01

应援文化与饭圈

粉丝的应援文化起源于日本,兴盛于韩国。

应援,中文意思即加油助威。在偶像演唱会、体育赛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援形式,好的应援形式会成为体育赛事以外的又一道风景线。在万物皆可专业化的日本,应援文化的专业程度也是独树一帜。

在日本,广义的应援涵盖了所有为他人加油鼓劲的意思,而狭义的应援则是单指有组织的应援形式。在体育赛场上,最主要的三大支柱可分为应援团、(女子)啦啦队和吹奏部,其中以甲子园的应援最为著名。

应援文化在韩国娱乐界被发扬光大,演唱会上整齐的灯海,成为很多人对于应援的初次认知。

受到韩流的影响,应援文化刚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主要是指对偶像的声援。当数以万计的粉丝,在演唱会现场按照统一节奏挥舞应援棒,喊出偶像的名字,这种粉丝们团结一致的行为,往往会把演唱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手幅、毛巾、灯牌等也是演唱会上粉丝们必备的应援装备。

后来,在里约奥运会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体育明星,这种应援文化也逐渐被带入了赛场和赛场之外。

日本电视台曾在转播中制作的战力表,成为了著名乒乓球梗,吸引到了不少粉丝入坑国乒

以2017年全运会为分界线,灯牌、手幅自那时起开始大批量存在于赛场中。运动员在赛场上看到台下有这么多支持他的粉丝,对他的赛场表现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而打开饭圈著名集资软件「桃叭」「OWhat!」,知名运动员相关的公益集资和周边定制也同样数不胜数。

运动员粉丝自制周边

02

体育「饭圈化」带来的弊端

受到疫情的影响,近两年观众能够入场观赛的线下赛事屈指可数,互联网几乎成为了人们关注体育赛事的唯一渠道,体育与互联网融合得越来越紧密。

发达的互联网自然方便球迷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也同样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体育饭圈」之外的话语权。

娱乐明星的「饭圈」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强烈的群体思维。在这种思维环境下,粉丝们的行为高度统一,有着很激进的排他性,可以说只能容忍出现一种声音。

而在这种极端的声音中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就会被贴上一种标签,在娱乐明星的饭圈中,会被鉴定粉籍。而在奥运会这种涉及到国家、民族的平台上,个人的见解就有可能与爱国和国籍挂钩。

有时候,因为自己替对手说了一句话,或者是说了一句自己的见解就会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并且被用上最恶毒的言语涉及人身攻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能听到的「大实话」越来越少,在涉及奥运健儿的评论里,总会出现那一句:「你们已经很棒了」。

我们承认运动员训练辛苦,为了奥运的付出,但是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也应当允许有客观批评的声音存在。

男子200m混合泳雅虎相关新闻下高赞热评,日本的「乡民」们虽然平时怼天怼地,但是对本国选手的成绩却比较佛系

在体操女团结束时,奥运冠军何可欣曾表达过自己的惋惜:「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准备,结果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我们需要反思和总结」。但是却被网友「提醒」是在引导网络暴力,最后何可欣本人出面发微博澄清。

赛场之外的网络,在营销号的带动下,更像是一场语言与流量的狂欢。

在体操的争议判罚出现后,不少网友去国际体操联合会的SNS下刷表情包讨要说法。国际体操联合会也首次在官网公布了争议的评分细则。

看起来,这一次「出征」行之有效,但是也有很多长期关注体操的体操迷向我们表达了担忧:「中国队后面还有单项的冲金点,网友冲完SNS自己爽了,结果却还要运动员自己承担。毕竟体操是带有裁判主观性的打分项目,这样一冲,会不会让我们本来就一般的裁判缘更一般了。」

而且,这些人很可能平时对体育毫不关心,下一次再看体育可能就是巴黎奥运会了。

孙颖莎在前几天的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战胜伊藤美诚,为昕雯组合的混双失利报了「一箭之仇」。两位运动员在赛后的采访表现得十分友好,可以说是赢家有气度,输家也能输得起。

但是伊藤美诚的ins还是沦陷了,先是她的ins留言被简体中文攻陷引发了媒体的报道,随后在键盘背后各国网友也都没闲着,相互屠版。只不过中国网友确实在屠广场上属实富有经验,几个回合下来,「日本国辱」的梗图布满了伊藤美诚的tag。

其次则是原生体育爱好者与粉丝之间的矛盾。因为参与到体育话题的人中,可能出现的是「粉丝」他可能对体育本身并没有兴趣,喜欢的只是某位运动员,「粉丝」对偶像的支持和维护可以说是无条件的,是无关运动成绩本身的。

这就让「竞技体育,菜是原罪」的标准受到了挑战,也让原生的体育爱好者感到不适。

宁泽涛当年获得了一百米自由泳成为世界冠军,成为了当年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如今人们提起他除了惋惜外,总会再加上一条冠军含金量不足的嘲讽,因为他的成绩确实没强大到让全部人信服。而在另一方面,他的粉丝或许也「功不可没」。宁泽涛的粉丝当年总喜欢与「对家」孙杨的粉丝battle泳池实绩,但是不得不说,孙杨确实在成绩方面更胜一筹。

在「饭圈」的思维中,这样的battle无可厚非,饭圈里的人们为了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或符号进行造神运动。而在造神失败后,却也需要运动员自吞苦果。

在微博上,粉丝们也会为运动员建立超话,做数据、撕资源、骂对家、反黑净化。中国女排奥运小组赛成绩不佳,球员粉丝甩锅教练、谩骂队友充斥在微博评论区;新球迷想要加入到杨舒予的粉丝群中,需要关注「大粉」并在杨舒予超话连续签到7天以上。

可以说,偶像明星「饭圈」中的规矩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体育圈中了。

03

体育饭圈化真的不可取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今「饭圈化」也已经成为了各个圈子中不断被讨论的议题。不仅是体育圈,在相声圈、摇滚圈、二次元纸片人圈等领域也有着相关的讨论,可以说是「万物皆可饭圈化」。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的选择。事到如今,再让运动员回归几十年前纯粹封闭的环境中,显然并不现实。

我们在谈论女性体育的困局时,总会提到一条关于「钱」的问题,其实本质就是很多项目太小众,不出圈,吃瓜群众没兴趣,不关注。

那时,我们总是羡慕那些人气高的大项,那些「粉丝」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赛场前期的售票、现场的氛围、比赛的收视率,进而为体育明星带来了商业价值和丰富的收益。长远地来看,强大的粉丝经济也能为体育项目有了更多的曝光度与话题性。

运动员的市场热度的确需要「饭圈化」来添砖加瓦,粉丝经济也的确是运动员吸纳品牌的一条路径,粉丝社群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已经成为各大赞助商眼中的商机。也因此,成绩早已不再是评判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唯一标准。

体育圈「神颜」杨鸣近几年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近几年,我们总在讨论关于体育的破圈,行业的发展,传统体育需要吸引到更年轻、更新鲜的血液,却又在嫌弃逐渐饭圈化的体育失去了往日的「纯粹」,这本质就是一种自相矛盾。

而且,究其根本,「饭圈化」也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能平衡好训练比赛的「本职工作」和娱乐活动的「副业」,也是运动员本身能力的体现。将部分运动成绩的下降甩锅给所谓饭圈化、甩锅给运动员的粉丝,显然并不客观。

与其批驳「饭圈化」应该远离体育,我们或许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将饭圈与体育更好的融合,如何将那些因为某位运动员入坑的「粉丝」变身成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如何真正实现传统体育的「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