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大概是每对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之一,父母们希望自己孩子的智商能高人一筹,这意味着孩子的将来更光明,比如孩子能够学习成绩更好、读更优秀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
聪明孩子无疑都具备两点:一是智商二是思维,智商90%是天生注定的,而思维开阔与否却要靠父母后天的培养。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相较阅读而言,亲子交流更有利于孩子思维开阔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于是很多父母开始将孩子变聪明的方法压在阅读上,认为阅读能够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增加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深度,开阔孩子的眼界,于是就拼命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书籍,到头来却发现收效甚微。
其实,孩子变聪明的钥匙,就在父母自己身上,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表明,亲子之间的有效交流,最大程度促进了孩子对词汇的掌握,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社交方面的能力。
通过研究30多名4岁和6岁的波士顿儿童,与父母们交流的次数、时长等得出的,最后结果是: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次数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强以及大脑更加活跃。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通过简单的交流,就能比让孩子阅读有效得多,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原因也很好理解,让我们来看看中其中的究竟。
为什么亲子交流效果这么高?原因其实很好理解
一、亲子交流其实是父母在向孩子传递信息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家庭带给孩子的远远要比其他多,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直接、最有效。
孩子从牙牙学语到和能够和父母交流,都是在和父母互动,这个过程中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和道理都通过交流来传递给孩子,孩子也在交流中接收到了父母的教育,这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过程。
与阅读不一样的是,亲子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父母会在这个过程中向孩子传输更多元化、生动化的内容,是一种主动向孩子传递的过程,而阅读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也是一种由孩子主动去学习的过程,只是一种单向学习的方式,其学习效果就没有面对面交流的好。
二、交流中带动了孩子的各方面感官,促进孩子思考
亲子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期间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了孩子的各方面感官,比如孩子在听的同时也能够看和思考,各感官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孩子更好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亲子交流期间,孩子不仅能够学到新的事物,更是学到新的技能,比如提升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思维方式等等,也能够学习如何做一个倾听者,倾听他人的声音,交流和思考也是同时进行着的。
三、交流中的“移情”,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想法
亲子交流也是一个交换情感的过程,有时候父母向孩子表达一个道理,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明理由,那么孩子可能并不能理解也并不接受,这就影响孩子对事物的正确感知,而有效的交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不让孩子触碰家里的危险物品,如果父母只是简单交代不可以碰,那么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碰,甚至出于好奇心会更加想要去接触这些危险物品。
而如果此时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就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些危险的物品不可以触碰,如果触碰了被伤害,父母不希望他们受伤害,因此不可以去触碰它们。
孩子了解了其中的道理,就可以明白父母的想法,而父母也可以明白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双方经过交流就能够有一个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让孩子学习到新的知识。
如何进行有效率的亲子交流?时间、方式都要注意
想要让孩子变得聪明,不要只是一味让孩子阅读,也多注重和孩子交流,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方式。那么要怎样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呢,父母们可以掌握以下几点,轻松高效地和孩子一起变优秀。
1)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交流
和孩子的交流应当是无时无刻的,只要孩子有空闲,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和孩子聊天,在做家务时,就可以和孩子说一些当天的见闻之类的信息,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睡前也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今天发生的事情及其感想,或者在外出的路上也可以一路和孩子聊着天。
2)交流时要注重涉及陌生的领域
聊天内容要尽量丰富,并且多聊一些没有聊过的,孩子不懂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聊天中学习到更多等等事物,才是一次有效的沟通。可以和孩子讲一些课堂上没有学习的,或者表达一下父母的一些想法等等。
3)尊重彼此的平等地位
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以父母的姿态去面对孩子,以说教的方式来交流。太高的姿态无法让孩子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他们只会觉得父母在说教,这样的交流就是一种失败的方式。
亲子交流这么神奇,父母们还在坚持依靠阅读来让孩子变聪明吗?赶紧多和孩子沟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