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松江新引进影视企业549家,同比增长124.08%。目前,松江已集聚了近7000家影视公司,占全国三分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正给全球影视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上海松江区却在逆势中走出一条上扬线:2020年上半年,松江新引进影视企业549家,同比增长124.08%。目前,松江已集聚了近7000家影视公司,占全国三分之一。

这还远不是逆势飞扬的顶点。

26日下午,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在G60科创大厦举行,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连续第三年为其搭建平台,也是又一次见证科技影都品牌效应的升级。这一回,一批具有重大行业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标杆项目集中签约。而此刻距离百亿元级别的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破土动工,才刚刚过去了一个多月。

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上海科技影都为何能在严守防疫要求的同时谋划长远发展之策?昨天发布的新政策、新项目、新研究中,蕴藏着答案。

以落户车墩的腾讯云启智慧影视产业基地为例,它的互联网基因与超级计算平台,将开创国内先河;以升级的“松江16条”为例,新政进一步拓展支持范围、放宽补贴要求、鼓励科技赋能,如将总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补贴金额从500万提高至1200万,新增对使用智慧影视云平台影视前沿云服务的补贴等。两个案例,前者“上云”,向数字经济产业与高新技术谋求无限未来;后者“贴地”,从影视企业的切实需求、营商环境的优化入手,拾遗补缺。

打开“上云+贴地”的高质量发展思路,上海科技影都正以多赛道拓展影视工业版图。

高配置“科创芯”,智慧赋能将引领影视产业升级

新签项目中,上海科技影都腾讯云启智慧影视产业基地的正式落地颇为亮眼。在业界看来,得益于总投资450亿元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该基地将成为全国生态化智慧影视产业项目的标杆,引领影视产业升级。

更智慧的平台可以为影视产业做些什么?腾讯云启智慧影视产业基地揭开一角:结合云计算、AI、5G等优势技术,使影视制作全流程智慧化、科技化。

具体来说,拍摄可以更智慧,演员表演的同时,利用高科技数字影棚技术,后期已可同步进行数字化背景、以及素材云剪辑。这样一来,演员虽身在影棚,导演的监视器里已能实时模拟出千里之外、反季节的任一场景。后期制作可以更智慧,庞大的运行能力,让云端的后期制作、云端的特效渲染成为可能。对于动漫、特效等制作团队而言,“上云”的处理器能让他们不必囿于制作场地,实现异地无缝处理。在制片环节,同样有更智慧的做法,在数字资产云存储、5G极速跨境传输等技术保障下,制片团队能在远隔重洋的物理空间协同审片。

疫情期间,曾有动漫公司面临后期制作被迫停滞的困境。由于后期渲染需要庞大运算能力的处理器,这便要求制作团队只能在公司即处理器的有效覆盖范围内工作。北京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尹逊钰认为,应用科技的思维和手段重塑中国影视产业链,正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道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重要命题。

值得一提的是,处于G60科创走廊,这一基地高配置的“科创芯”仍将不断升级,影视产业也由此拥有天马行空的可能。比如,借助人工智能这个产业互联网的中央处理器,也将为影视工业化插上AI的翅膀。又比如,5G时代到来,5G极速传输、5G无延时审片的新畅想也将一一兑现。

打开“世界窗”,着手产业需求提升营商环境

在追求产业“云端”发展、锻造“科创芯”的同时,打开“世界窗”则是上海科技影都的另一个核心发展理念。

26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对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对标报告》)正式揭晓。《对标报告》提出,上海科技影都的发展应置于全球视野中来研判。与国际知名的影都类似,上海科技影都也是产城融合的模式,即影视产业与区域发展相互协同。而上海科技影都发展有着要素集聚、政策扶持、营商环境的三大优势,以及重大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G60科创走廊的三大机遇。

正是借力这些优势和机遇,过去一年间,上影乐园二期、昊浦影视基地、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等一批“十亿级”甚至“百亿级”的项目能陆续开工建设。

产业生态逐步完善的同时,上海科技影都也在对标国际找不足,着手产业需求来提升营商环境。

影视产业因其产品先天具有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许多未知。这一产业特质在疫情影响下,显得格外突出。出于此种考量,松江在2020年2月发布《松江区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影视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减轻企业负担、保障精品创作、强化金融支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出台12条扶持措施。现在,他们又与太平洋保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影视金融类创新业务模式,有望帮助影视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迎难而上,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增强影视产业发展的信心——这是上海科技影都借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平台,向中国影视产业发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