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菌基质循环利用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以实现食用菌基质的循环利用为目的,以经过省级鉴定的品种为栽培对象,利用先进的栽培方法作为技术支持,栽培过程中考虑培养料的营养搭配及二次利用,通过培养料二次种菇、制作有机肥或饲料辅料等方式对食用菌基质进行循环利用,在降低原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食用菌产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二、秸秆育秧基质盘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过破碎、发酵、调制、模塑、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可取代传统塑料秧盘和基质土,直接进行播种育秧,育秧后随秧苗一同移栽入稻田。秸秆育秧基质盘产品具有营养全面、可完全生物降解等优点,尺寸与传统塑料秧盘一致,完全匹配农业生产中现有的播种机和插秧机,无缝对接水稻生产。使用秸秆基质盘育秧,操作简单,基质盘养分释放与秧苗生产需求精准吻合,有壮秧作用,10-12天秧苗即可提毯不散。该技术已在南京、镇江、苏州、常州、连云港、海南琼海等地进行大面积试验与示范,每亩节本增收达30-50元以上。

三、秸秆全价颗粒饲料与饲养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将秸秆与精饲料、矿物质饲料合理营养搭配,制粒后直接饲喂,满足羊全生长期的均衡营养需要。秸秆全价颗粒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浪费少、饲喂方便、劳动力成本低、便于运输和可消化率高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秸秆单独饲喂适口性差,可消化程度低、单独运输成本高的难题,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秸秆颗粒饲料养羊,打破了养羊必须喂草料的传统饲养方式,轻松实现一个人就可以养1000头育肥羊的目标。

四、超高温堆肥预处理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堆肥原料可为畜禽粪便、蔬菜残体、菇渣、中药渣、餐厨垃圾、生活污泥等各类固体有机废弃物,采用卧式、立式等型制超高温反应器先对原料85-95℃处理2-3小时,根据场地条件再采用槽式、条垛式发酵工艺,对超高温处理后物料进行进一步发酵与腐熟。该工艺主要优点:腐熟时间缩短10天以上,腐殖质含量提高44-84%,氮损失较常规堆肥减少50%,氨气排放量减少60%,堆肥产物养分含量及有效性高,且恶臭集中在超高温预处理阶段释放,恶臭气体易收集处理,可实现清洁化堆肥,不增加有机肥生产成本。

五、高含水率物料水热炭化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该技术针对畜禽粪便、污泥、厨余垃圾、蔬菜残体、食品加工副产物等含水率高的生物质进行温和水热炭化,降低物料二次污染的同时,产生的水热炭材料可作为土壤修复、废水吸附材料、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添加剂等,具有去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肥力、促进作物生长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等作用。

六、环境昆虫转化有机废弃物绿色生产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本技术利用功能微生物和食腐性昆虫(黑水虻)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有机废弃物联合生物转化,同时配套研发了规模化养殖设施。该技术可直接高效处理高湿有机废弃物(70%-80%含水率),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具有抗菌(抗菌肽)效果的昆虫蛋白饲料(含粗蛋白44%-50%,脂肪34%-35%),昆虫转化后的虫粪和残渣研制成新型生物肥料。其中,每1吨餐厨垃圾转化可获得200公斤黑水虻鲜虫以及400公斤有机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七、梨树沼液水肥一体化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针对梨树不科学的施肥及沼液的不合理施用现状,该技术以养分平衡和叶片营养诊断为手段,综合分析梨园目标产量、土壤养分含量、沼液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及叶片营养状态等因素,构建梨园沼液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模型,并通过大田试验对其施肥模型进行评估,为梨树施肥精准化、轻简化及沼液的合理消纳提供技术支撑。该技术对提高梨果产量及品质,实现沼液的智能化利用,实现种养高效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八、养殖场沼液农田利用工程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该技术通过“过滤网箱+防堵圈+微灌管道+分段灌溉”系统工程设计,有效地减少了颗粒物、生物膜形成以及化学沉淀对沼液管道的堵塞作用,提升沼液输送效率;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养殖场不同作物的沼液施用技术方案以及配合沼液施用的化学配方肥产品,确保沼液在农田安全利用,并满足作物高产需求;同时基于作物水肥需求特征,依托自主研发的土壤测墒自动控制灌溉装备,实现了沼液和水肥的智能一体化灌溉,大大降低了沼液在农田的施用成本。该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对农作物生产安全、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点。技术已在六合、泗洪、海安等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九、畜禽养殖粪污资源管理专家系统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畜禽养殖粪污资源管理专家”是基于我国集约化养殖特点的综合养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优点:参数完整、算法准确、访问便捷、界面友好、具备评估决策功能。该系统包含粪污资源量、养分可利用潜力、养分损失风险、土地承载力及粪肥农田安全风险评价等五大功能。与国内外现有研究相比,该系统兼顾了多级处理工艺特点,增加了重金属风险评价模块,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为养殖场提供场区粪污管理风险点评估和还田匹配量核算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区域土地承载力及粪肥安全管理决策支持,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9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

十、稻田生态景观田埂构造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中心)

该技术针对我国集约化农田系统生态功能脆弱、病虫害频发、农田景观单一化而研发。通过在稻田田埂上混植格桑花、硫华菊、向日葵、香根草等植物,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态功能,利用植物间搭配和区域布局设计,诱杀螟虫等害虫,并为蜘蛛等捕食性天敌提供栖息地,从而实现稻田区域病虫害绿色防控。该技术具有实施成本低、无环境安全风险、景观效果好等特点。技术已在南京市溧水区示范应用,与常规稻田相比,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由3.1%-4.4%降低为0.27%-0.58%,稻飞虱的活虫数由3-5个/2穴除低至0-2个/2穴,蜘蛛活虫数由4-9个/2穴增加为5-14个/2穴。

十一、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生产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太湖所)

以稻麦秸秆增值利用为目的,以秸秆加工-肉羊养殖-稻麦种植产能匹配预测技术、秸秆机械收集与加工技术、发酵秸秆饲料混配技术和羊粪有机肥替代化肥还田技术为核心,构建的“秸秆机械收集裹包微贮-发酵饲料养羊-羊粪有机肥制取-农田应用”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生产产业链,可为长三角稻麦二熟地区复制应用。

十二、冬春青贮作物高值利用型农牧循环生产模式

(江苏省农科院太湖所)

以油菜增值利用为目的,以饲料油菜高生物量栽培技术、机械收获-打捆-裹包-微贮技术、发酵油菜饲料混配技术、羊粪机械收集与堆肥技术、羊粪有机肥还田技术为核心,形成了“饲草油菜、优质肉羊、羊粪有机肥、生态稻米”4个循环农产品,实现了“物质链、技术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提高产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