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老房子经重新设计改造,散发出历史和艺术的气息;舞台上,演员们低吟浅唱,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色彩。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如果说文化是其灵魂,那么金融便是其血脉。正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岑所说,金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不仅能够解决文化企业的投融资问题,还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在与金融的合作中还存在哪些痛点?如何更好发挥金融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新技术带来新机遇

【数据】

经核算,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占GDP比重稳步上升。

如今,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效支撑。其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积极变化,产业整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而在转型过程中,金融的作用日渐凸显。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为其注入新动能。”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说。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也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金融的驱动和塑造作用。金融和文化产业的合作,不仅是解决钱的问题,而且是整合资源、培育功能、重塑生产力的过程。

目前,我国不少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合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金晖介绍,东城区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处于北京市乃至全国领先地位,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等产业资源丰富,基于文化与金融两大产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东城区积极探索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文化与金融合作模式,加快开展示范区空间和产业规划研究,推动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文创板、文创银行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

“我们努力拓宽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对接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精准的‘服务包’。”金晖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给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也为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正如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行长张健华所说,今后我国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大有可为。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茂非认为,随着互联网成为各个产业的技术支撑,以及互联网内容进入精细化运营期,以数字化推动形式、内容和业态的创新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另外,5G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

“未来文化产业投资趋势将主要聚焦在包括互联网+影视行业、短视频行业、知识付费行业、动漫二次元行业、教育体育等泛文娱行业。”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裁陈杭说。

2.诸多痛点仍待破解

【案例】

周茂非介绍,在打造文化融资服务体系过程中,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服务、无形资产证券化创新等,为一些文化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2018年,是我国落实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

2月5日,北京银监局、北京市文资办公布了《关于促进首都文化金融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文化企业的特点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加强与中介机构合作,积极拓展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开发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艺术品等质押融资产品。

今年以来,不只是北京,多个省市都陆续发布了各项新规,为文化产业和金融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环境。同时,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的专营化水平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成长的道路上,不只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与坎坷。现阶段,在文化产业和金融的合作过程中,仍有诸多痛点待解决。

专家指出,我国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够成熟,现有市场缺乏评估无形资产的统一标准和流转平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处于模糊地带。同时,金融机构依旧受制于传统的风险文化制约,大部分银行秉持“重抵押”“重财务报表”的融资理念,对文创企业承贷能力的判断经验不足。

“我国文化产业在资金需求上还是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普遍存在。”顾良飞说。

安青松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产品及服务创新创意不足,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全产业链布局尚不完善,内容生产、产业服务、技术设备等领域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另外,文化产业具有投入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无形资产难以评估等特点,导致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较大,间接导致了融资难。

“总的来说,在文化产业的细分行业中,具备好的商业模式,且属于成长型的文化企业仍是少数,部分行业存在投资过热、行业估值过高等情况,缩小了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安青松说,文化产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也会给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说,我国大多数文化企业规模较小,有形资产较少,无形资产较多,抵押担保品不足,盈利模式不明确,这也制约着文化企业的快速成长,阻碍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3.通“血脉”促进新发展

【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社会需求稳定、具有可经营性、能够实现按效付费、公共属性较强的文化项目采用PPP模式。

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那么,今后应如何更好发挥金融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专家指出,发展文化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制度、交易平台等外部环境的成熟度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金融端的产品供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针对问题有的放矢。

顾良飞表示,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融合了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金融助力文化产业实现深刻变革和跨越式发展,需要打通文化金融的“血脉”,形成政府、文化企业、研究机构和金融资本同频共振、多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说,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文化是核心资源,创意是核心能力,人才是核心竞争力,金融和资本是核心推动力,文化金融创新必须要守住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

安青松认为,推动文化产业和金融的合作,要加强投资银行能力建设,为文化产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直接融资渠道和文创投资的退出机制,推动完善文化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促进改善文化企业的投融资环境。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董殿毅建议,要从促进文化企业股权债权融资、推动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与政府扶持挂钩,畅通版权流转体系等方面进行文化金融政策创新。

张健华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效应,由政府部门选择有成长潜力、风险可控的文化企业,通过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放大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同时,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服务文化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在监管层面上要对创新有更多的支持。

另外,周延礼认为,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文化产品制作、营销和市场开发、推广等方面,发挥经济补偿、资本运作和风险管理等作用,尤其是结合市场实际探索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保险产品,比如影视类、艺术品修复师类的保险产品等,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刘坤)

链接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

【美国】

美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GDP的20%,是全球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形成了市场导向型的金融支持模式,对文化产业股权、债券等融资提供了便利。此外,成熟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体系也满足了初创型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美国的财政政策也给予文化产业广泛的支持,比如在财年预算中提供一定比例的资源支持以及税收减免措施,联邦政府通过设立政府国家艺术发展基金等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

【英国】

数据显示,英国文化产业年均产能约为600亿美元,占GDP的11%,年均增长力是经济增速的2倍,属于核心支柱产业。目前英国已经形成完善的支持文化产业政策导向。文化企业初期融资,政府给予1:1资金支持,再次融资给予1:2资金配套。英国政府还通过发行彩票的方式为文化产业募集资金,实施差异化的税率,为不同文化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支持。

【日本】

日本政府在支持文化产业上采取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日本政府设立文化艺术资本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二是日本政府建设融资担保体系,促进文化产业融资便利化。三是日本政府积极主导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产融资服务,动漫、电影都经常采用著作权的方式融资。四是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融资投入保证逐年增加。五是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服务,并通过设立东京交易所新兴市场板块,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