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小朋友姜二嫚6岁时所作这首名叫《光》的诗最近很亮眼,它躺在《孩子们的诗》这本书里,与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共同燃起一把诗歌的火,这把火烧遍朋友圈,再从朋友圈烧进了书迷们的购物车里。

这件事如果放在四五年前,人们可能会更惊讶一些,但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电视电影、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都不乏爆红款,还有频频出现的“故宫跑”,文化的样态正不断更新、载体也愈发多元,在文化品种上的新尝试,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从固有体裁、样式、渠道中找缺口,是文化创新的潜力所在

“最开始读到这些‘童诗’,完全是偶然,就是我在刷一些儿童文学网站的时候看到的。我很受触动,就开始到处搜寻,想把它们做一本集子。”《孩子们的诗》的编辑曹卓彧表示,做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自己对这些诗歌的喜爱。“选出来的诗,我都尽量保留孩子们语言的原汁原味,让他们的想象力和童趣能够完完整整地呈现给读者。”

孩子们没有“被套路”的文字打动了读者,这些传统诗歌出版中并不多见的童诗在不同的社交网络平台上被反复转载。据报道,截至12月初,《孩子们的诗》新浪微博阅读量已过百万次,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超3000篇,而据曹卓彧介绍,目前这本书在线上线下全渠道日销近1万册,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断货的情况。书的爆红令人惊叹,但其实也是对这个多元文化时代的直观反映,从固有的体裁、样式、渠道当中找到缺口,是文化创新的潜力所在。曹卓彧找到的是童诗,而在电影、古典音乐等其他文化领域的新探索,同样也带来了不错的机会。

成立于2016年10月15日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这一年多来的发展势头很好,最近的一次扩容,让联盟在全国145个城市拥有了433家影院的579个影厅。联盟建立以来,包括《海边的曼彻斯特》《八月》《盗马贼》等一批国内外当代或艺术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都得以有机会在大银幕上同观众见面,得到了影迷们的广泛关注。

除了艺术影片之外,进口影片相比以往也有了不一样的面貌。我国进口的外国电影,分为分账大片和一次性买断某区域发行权的“批片”两种,一直以来采用分账方式的美国大片都是市场的主角,但近年来,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泰国电影《天才枪手》等来自不同国家的“批片”却屡屡逆势而上。面对不断成熟的中国观众,创意匮乏、情节老套的“爆米花大片”已经不够吸引人,艺术电影和非主流商业电影成为了电影市场供给侧改革的先头部队。
 

文化产品的多元,能更好满足受众不断高涨的精神生活需要

去剧院听一场高水平乐团或者合唱团的音乐会,曾被认为是文化消费的“奢侈品”,但近年来,愿意花钱聆听音乐会的人却越来越多。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音乐会观众人数在2016年达到627.73万人,较2015年增长14.65%,增长速度在话剧、演唱会、戏曲等所有演出产品类型当中位居第一;票房收入在2016年也达到12.79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9.13%。

音乐会受众与收入的双提升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的有机互动,也让更多人有机会熟悉音乐的背景内涵,更愿意走进剧院和音乐厅现场聆听演奏。

据了解,国家大剧院客户端的古典音乐频道自开设以来迅速发展,上线2700多张高码率正版唱片、上万首单曲、1100余部高清演出实况和纪录片、3000多条幕后花絮、500余期音频访谈类节目,让观众在进入剧场之前就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了解相关曲目与演出团队背景,从而更加踏实放心地到现场观赏演出。这样的互动为线上古典音乐发展也带来有益反馈,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日均访问量已经达到12.3万人次,频道本身也单独成为了一个知名文化品牌。

与古典音乐类似的是艺术电影,曾经都显得“曲高和寡”,但目前发展态势却还不错,背后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文化产品的多元丰富,能够越来越好地满足受众本就高涨的精神生活需要。

曾几何时,数不清的影迷在街头巷尾的小店里寻寻觅觅,偷偷摸摸买几张盗版碟,看了以后可能还是不过瘾。许多人不乐意看电影院里上的大片,而愿意掏钱买票的小众影片却没太多机会在大银幕上见到。这也是为什么每到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一些艺术电影总是一票难求。这背后反映的正是在文化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不错成绩,也正是因为联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些影迷的长久期待。

新尝试为传统文化行业创造新潜力,也预示文化产业的更多可能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诗歌比篇幅更长的散文、小说在快阅读时代更容易传播。”谈及《孩子们的诗》的走红,曹卓彧认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纯真动人的语言固然重要,但也与诗歌本身更适合碎片时间快速阅读有关。虽然大家可能本没有在日常生活间隙读诗的习惯,但这本书的出现为公众创造出了需求。传统的诗歌不再仅依靠文字取胜,而是利用策划、制作、传播全链条上的创意创新来进行整合营销,让人们先能“遇到”,进而喜欢。

与之类似的是“互联网+演唱会”这一模式的持续深耕。互联网与演出以加速度融合发展,为网络平台提供了新内容、带来了新用户。如今,在线直播已经成为演唱会的必选项,带来版权、网络票房等额外收益;同时,受众数百倍的增长也提升了演出潜在的商业价值。例如,2016年李宇春“野蛮生长”巡回演唱会北京站的直播,同步观看人数超过566万,而2014年汪峰演唱会时,这个数字只有4.8 万;此前备受关注的王菲“幻乐一场”上海演唱会在腾讯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的峰值更是突破了2100万。“互联网+”为线下演出带来了传播方式、营销方式、盈利方式、体验方式等诸多改变。新模式带来的新需求为一些传统文化行业探出更大潜力。

“电影因多元而精彩,反映不同社会面貌,照见不同情感心声;电影因包容而创新,创造独特银幕世界,刷新人类精神表征。”当我们把一年多前发布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共同宣言》里的这段话摘出来,放进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中来看的时候会发现,它预示了创新与交流中文化发展的丰富可能。